卫生健康部门及时发布全市89家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和发热患者就诊指南,引导发热患者规范有序就医,减少交叉感染。市疾控中心针对冬春季传染病防治,连续发布健康教育和提示信息。
14.还有哪些省市地区启动了专门防控方案?
■深圳市机场、码头、火车站等启动体温监测
深圳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各相关部门合作进行以下防治工作:一是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和专家小组,全力救治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密切接触者跟踪管理;二是启动了全市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机场、码头、火车站、客运站等场所启动体温监测工作,加强病例排查;三是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做好预检分诊,避免漏诊和误诊;四是加强环境整治,做好农贸市场管理,取缔违法售卖野生动物行为。
■上海市印发疫情防控方案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印发《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等通知。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上海市市长应勇在回答中外媒体提问时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责成市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目前加强了对一些可疑病例的甄别和筛选,对一些可疑病例人员的密切接触人员,也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将会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的重视,一旦上海发生确诊的此类病例,将依法依规及时向社会公布。
■浙江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力量配置
浙江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全面响应,相继成立专项工作组和专家组,及时制定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方案。目前,浙江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已全面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力量配置,规范开展对可疑病例的监测、筛查、诊断治疗和处置工作。全省各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整治,做好农贸市场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广州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已经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和一级调研员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医管处、应急处、疾控处等8个部门,同时设有联络人。
15.国家卫健委针对疫情有何部署?
2020年1月1日,国家卫健委成立由马晓伟主任为组长的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分析疫情发展变化,研究部署防控策略措施,及时指导、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开展病例救治、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第一时间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等单位对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平行检测。
国家卫健委已印发病例诊疗、防控方案(涵盖监测、流调、密切接触者管理、实验室检测等内容),在全国建立了“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要求各地加强检测,全力救治患者,及时发布确诊病例及疫情防控信息。
近日,国家卫健委陆续向全国各省派出工作组,指导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卫生组织、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有关国家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进展,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疫情应对处置工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
16.中方与日泰韩等国如何共同防疫?
1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根据外交部向有关部门了解?目前日本,泰国,韩国?已经向中方通报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情况?中方也?与这些国家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合作?共同做好病人的救治以及疫情的?防控工作。
耿爽说,中方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及港澳台地区通报疫情信息?并保持密切沟通?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在接到有关国家相关病例的通报后?中方高度重视?通过双多边渠道与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加强合作?全力应对。
耿爽表示,如果其他国家也发现相关的疑似输入性病例?欢迎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向中方通报情况?促进联防联控。将同各方一道携手应对疫情?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卫生安全?
【防护篇】
17.出门口罩应该怎么戴?
1月20日,北京市疾控发布官方提醒,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北大医院一位专家表示,到医院就诊应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
目前我国医用口罩主要分为3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级的医用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与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贴合性,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污染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5%以上。
医用外科口罩是手术室等有体液、血液飞溅风险环境常用的医用口罩,可阻隔血液、体液穿过口罩污染佩戴者,同时对细菌的过滤效率达95%以上。
普通级的医用口罩名称比较多,名称上没有“防护”“外科”字样的医用口罩都是普通级别的医用口罩,该级别口罩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没有密合性要求。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表示,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即可挡住绝大部分携带病毒的飞沫,一般情况下佩戴这种口罩就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另一种较受欢迎的N95口罩可隔离更小的微粒,且与面部贴合更紧密,不易漏气,但价格较高,佩戴时憋气感觉更明显。
18.除了戴口罩还有哪些防护方法?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要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洗手也是世卫组织推荐的主要防护方法之一。推荐洗手场合为:咳嗽或打喷嚏后,照护病人时,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饭前,便后,手脏时,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推荐的洗手方法是: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洗双手。
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强调,不要随地吐痰。世卫组织提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密封式垃圾箱内。
19.发烧咳嗽该怎么办?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公众,要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同时,不要带病上班、上课或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
20.吃东西有何禁忌?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世卫组织提醒,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21.接触动物有何注意事项?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避免接触野生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避免食用野生动物。
世卫组织提醒,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