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国13大吃货

网络转载 2021-07-21 04:45:5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吃货,不仅现代人如此,就连以前的热也是不例外的。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古今中国的吃货有哪些,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古今中国的吃货有哪些

1.袁世凯

袁世凯爱吃的食物包括清炖肥鸭、韭黄炒肉丝、直隶海参、清蒸鸭子、人参、鹿茸,还有一个爱吃的就是爱喝人奶。

点评:袁世凯就爱吃两样——宫廷菜和家乡的豫菜。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家,吃得多而已。鹿茸喂鸭子是他的创新。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当地官员投其所好,发明了一种海参的新吃法:用涿州贡米酿入海参腹内,加上葱、姜、胡椒、醋、蛋皮,煨制而成。这种做法柔润清香,蛋皮柔脆,酸辣开胃。袁世凯非常喜欢,命名为“直隶海参”,成为河北名菜。

袁世凯每天的胃口格外的还,也是非常会吃的一种人,他的餐具都是定制的大一号的餐具。早餐不仅吃吃鸡丝面,还要吃很多的大白馒头以及鸡蛋,还要喝一杯咖啡或茶,还有饼干数片。

和慈禧一样,袁世凯也爱吃清蒸鸭子,尤其是鸭皮,且吃相不改武人特色:大口嚼着,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这道菜的鸭子得专门饲养,喂的是鹿茸拌高粱。袁世凯爱乱补,人参不是煎汤服用,而是大把大把放嘴里嚼,每天还要喝两个奶妈挤出来的人奶,有时候吃得直流鼻血。事实证明,这样乱吃乱补,对身体不好。

2.鲁迅

爱吃软炸肝尖、炒腰花、酱爆鸡丁、猴头菇、梅干菜扣肉、什锦蛋、羊羹、萨其马等。

鲁迅喜欢吃零食,可见他的内心是浪漫的。但他对吃很挑剔,回北京探亲,给许广平写信,说火腿快吃光了,“可惜这里的做法千年一律,总是蒸。”福建菜是少见的被鲁迅在日记中“恶评”的。他不算心胸宽广,常常一生气就开始写文章骂人,口味也比较窄。

鲁迅先生他的每顿饭都是一定要喝酒的,但是他的酒量不大,还是经常会喝得醉醺醺的,并且喝酒的时候时还一直的抽烟。

他和郁达夫喝酒的次数最多,下酒菜是炒腰花、辣鱼粉皮、砂锅豆腐。曾有人在报上画一漫画讥讽:一大坛绍兴酒,旁边缩着一个很小的鲁迅。

鲁迅爱吃辣,最早是为了解困,后来就上瘾了。《狂人日记》发表后,鲁迅专程请胡适到北京绍兴会馆吃饭,第一道菜就是放了辣椒的梅干菜扣肉。这两个文学大腕都爱吃酱爆鸡丁,讲究的做法是要用猪油爆炒,要用黄酱而不是用甜面酱。

在教育部供职时,每到发薪的日子,鲁迅会顺路到一家法国面包房买两款奶油蛋糕,1银元20个,算非常昂贵的食物了,主要用来孝敬母亲,他自己也吃几个。他最喜欢的糕点是蜜糖浆黏的满族点心萨其马。

即使是吃饭,鲁迅也“爱憎分明”,他不喜欢“功德林”那些足以乱真的素肉、素鸡、素鱼,认为是吃素人的虚伪,心中念念不忘吃荤。

有一次,鲁迅自己动手给日本友人川岛用干贝清炖火腿,而且要蘸着胡椒吃。他边吃边对川岛介绍:干贝要用小粒,炖火腿的汤撇去浮油,功用和鱼肝油相仿。显然,在吃的方面,鲁迅是个高手。

3.蒋介石

他爱吃:芋头白菜、西湖醋鱼、鸡汤、木瓜、白开水、黄埔蛋。

从饮食上看,蒋介石是比较刻板无趣的。但从养生的角度,他还是非常成功的。比如每天早上喝白开水,这是有道理的。这样一个经常生气、心胸狭窄的人,能活到88岁,和食养有很大的关系。

蒋介石每天早餐吃木瓜,不是为了美白,更不是丰胸,是为了养胃。起床后,他先喝一杯30℃的温开水,再喝一杯60℃的白开水。水是当天早上烧的。外出也带两个保温杯,一杯温水,一杯热开水。他不是渴了再喝,而是每隔20分钟就喝一次。喝完,由侍卫再换一杯。喝白开水来自蒋的恩师张静江以及宋美龄的影响。宋比蒋会养生,美国的营养学家教给她很多方法,如多喝白开水保持容颜,用木瓜水洗脸。

蒋介石小时候贪吃冰块,弄坏牙齿,后来胃也不好。他吃得最多的是芋头白菜和芋头芹菜,后半生则很少吃肉。蒋介石的例菜是一碗鸡汤、一份盐笋,还有酱瓜、黄埔蛋。黄埔蛋就是炒鸡蛋,因为在黄埔军校,只有校长可以每天吃一个炒鸡蛋。

蒋宋两人的饮食中西分明,一个吃咸菜鸡汤,一个吃蔬菜沙拉。蒋调侃宋:“你真是前世羊胎,怎么这么爱吃草呢?”宋回敬:“你把咸笋蘸上黑乎乎的芝麻酱,又有什么好吃的呢?”

4.张学良

他爱吃:豆腐炖鱼、白肉血肠、红烧肉、豆豉、米汤、大酱腌肉、酸黄瓜、青菜沙拉、清烧豌豆……

点评:张学良出身豪门,对美食有着久远的记忆。在被囚禁的漫长时期,美食成了他挥之不去的乐趣。

因为母亲奶水少,张学良是喝米汤长大的。别的孩子在东院大厨房用餐,只有张学良跟着父亲吃小灶。有一次,银行经理卞福孙请客,张学良对他家的红烧肉赞不绝口,写信要求借用卞家的厨师。这一借就没还,张学良给这名擅做红烧肉的厨师开的月薪是每月3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万元)。

被囚禁后,张学良的厨子仍然跟着他,一直干到退休。到了湘西,他养成了豆豉下饭的习惯,这道菜类似现在的老干妈。在贵州,有客人来访时,张学良就拿出在美国买的渔竿,到河里钓上四五条鱼,让赵四小姐烹饪。很快,一盆热气腾腾的豆腐炖鱼端上桌,众人尝后无不叫绝。

1955年中秋,赵四小姐住院,仍在幽禁中的张学良写信:“(中午)菜很好,烩海参、白斩鸡、炒牛肉丝、炒鱼片、炒白菜、鸡汤。我把剩下的杂烩吃了两次,我爱吃极了。十五的夜里有云,月色不好,小猫也未在家,大概找它的女朋友去了。”

5.张大千

他爱吃:鲜蘑菇炖羊杂、粉蒸牛肉、泡菜、狮子头、牛肉面。点评:张大千不仅懂吃,还会做菜,当代艺术家中没一个比得上。他常以画论吃,以吃论画,教导弟子时说:一个人如果连美食都不懂得欣赏,又哪能学好艺术?

张大千在敦煌时留下一份食单,写着这样几道菜:白煮大块羊肉、蜜汁火腿、榆钱炒蛋、嫩苜蓿炒鸡片、鲜蘑菇炖羊杂、鲍鱼炖鸡、沙丁鱼、鸡丝枣泥山药。难以想象,在敦煌这么贫瘠的地方他能创下这些美食,其中的一些食材是他带过去的罐头,另外一些新鲜的食材如蘑菇、苜蓿和榆钱、山药、鸡、羊则取自当地。

能在沙漠里找出鲜蘑菇,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张大千还绘制了一张野蘑菇生长地点的秘密地图,送给了后来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

6.苏轼

吃货由来已久,历史上就有很多变态级别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当属苏轼。这个人不但诗词写得极为豪放,据说写得一手好行书,后人称其为位居王羲之,颜真卿之后的第三大行书。画画也很有功底,师从文与可,就是那位胸有成竹的前辈。

说到吃不得不提到他那首妇孺皆知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单凭这一首诗就足以印证东坡居士的变态级别。一天三百颗荔枝,听得都令人瞠目结舌。我虽然自诩为吃货,可万万没有敢尝试一日吃这么多。记得第一次吃荔枝,禁不住其润感丝滑晶莹剔透的诱惑居然一气之下干掉两斤。结果没过半夜鼻腔充血,很是狼狈。不知东坡居士吃这么多会不会上火。但愿是他豪放派的风格吧,这气势跟李白都有一拼呢。

还有两道传承至今都让人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那就是东坡肘子和东坡肉。相传苏轼杭州府任太守期间,由于一贯的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所以乡邻百姓每到年关都会不约而同的送些肉食以表心意。如此一来门庭若市,苏轼盛情难却只好收留。然后自己灵机一动秘制大坛子肉,一一送给乡邻。乡邻吃罢赞不绝口,两道名菜因而得名。

7.杨玉环

说起杨玉环,大家都知道。就是白乐天《长恨歌》中写的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了。这个人不但有着倾国倾城的绝美容貌,而且对于吃也是格外的讲究。

杜牧的一首《过华清宫》里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千顶山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由此诗类推足见贵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变态吃货。说到荔枝自然是岭南的最为鲜美,而当时圣都长安远在千里之外,贵妃娘娘为了能吃上娇艳欲滴的新鲜荔枝居然不惜派人千里接力从岭南快马加鞭运回荔枝。

炎炎夏日里,鲜花看了都为之自惭形秽的贵妃娘娘醉饮华清池,身旁偶尔会有李太白浪漫情诗,远远地看到官道上一骑红尘席卷而来,贵妃娘娘不禁一笑倾城,她知道,那自然是自己最爱吃的荔枝来了。这样的吃法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关推荐

© 2021 圈导航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07802号-5

河南-非经营性-圈导航

互联网信息服务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303126138@qq.com 网站名称:圈导航quandao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