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8个健康新发现

网络转载 2021-07-21 05:31:54

1、94.5%的医生手机带有细菌

94.5%的医务人员手机带有细菌(研究对象为200部医务人员手机),带有细菌的手机要即时处理,否则不仅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还会影响你的养生保健。

2、驾车打电话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仅仅是聆听对方讲话,开车的注意力就会下降37%。

3、走路时打手机

与开车时打电话的危害一样,尤其是儿童。研究结果显示,10岁到11岁儿童如果走路时打电话。

对路况的注意力会下降20%,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提高40%。

4、来电幻觉综合症

其实手机并未响铃,但用户总有一种幻觉:自己的手机有来电,而且还不时拿出来查看。

5、手指综合症

这并非危言耸听,频繁按键会导致手指发痛,甚至是磨出水泡。

6、手机金属过敏

最近几年,因手机金属而过敏的事件日益增多,尤其是患接触性皮炎的用户。

7、导致听力下降

如今,手机同时也是一款包括Mp3功能在内的娱乐设备。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12.5%的儿童和青少年(6~19岁)和17%的成年人(20~69岁)因噪音过大而导致听力永久性损伤,约3000万人。

正常谈话时的声音为60分贝,85分贝就可能损害听力,而Mp3从耳机发出的声音高达100分贝

手机控的养生危害

一、生活圈子变窄

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沉溺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

“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二、孤独感增加

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

人们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三、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

在公共社交场合,虽然拿着手机可以缓解社交恐惧,但也会让人觉得你对交谈不够重视,对他人不够尊重。

四、缺乏同情心

不少研究发现,这一代青少年最缺乏同情心,因为在短信里,你可以回避眼神的交流。

可以省却温暖的寒暄,可以不用担心对方看到你的信息后,会产生怎样的表情和回应。

五、丧失注意力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

养生研究者发现,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到复杂的层面。

六、导致疲劳

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未来手机可能造成的养生危害和烟酒一样重。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对手机过度依赖,并且避免自己被手机“孤立”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把手机装在包里,而不是拿在手上

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

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在家时,把手机放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并且规定手机不能带入卧室这样的私密空间。

二、注重面对面交流

平时要多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和现实中的人去接触,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亲密感,也可以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需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多读读书、看看报,从手机上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脱敏”疗法

如果你真的离不开手机,不妨尝试从短时间的“脱敏”疗法开始。

比如,首先尝试散步、逛超市等短时间外出时不带手机。

其次,可以尝试周末出门玩不带手机。你会发现,离开手机,地球照样会转。

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每月实行一天“无手机日”,专心陪伴家人,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健康实用手机的六大法则

第一招

通话期间或收发短信时不要一边按键一边取用其他物品,特别是不要取用食物,小心病从口入。同时尽量不把手机借给别人使用,避免病菌交叉感染。

第二招

最好每周都能用沾有医用酒精的棉签轻轻擦拭手机的键盘、屏幕和手机其他部分。

如果你不忍心花费了不少银子的爱机受到酒精的“严刑”,也可以去手机客服通过紫外线或者臭氧等方式进行清洁。

第三招

通话时,手机与身体至少保持5厘米距离。

第四招

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孕妇最好不要用手机。

第五招

通话时,有规律地变换身体朝向。这样会分散身体所遭受的辐射。

第六招

多发短信少打电话。这样会减少手机与头部的接触时间。

总结: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安全使用手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人喜欢玩手机而引起了手机控症,这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在使用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养生安全哦!


来源:360常识
相关推荐

© 2021 圈导航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07802号-5

河南-非经营性-圈导航

互联网信息服务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303126138@qq.com 网站名称:圈导航quandao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