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洗澡时的注意事项

网络转载 2021-07-21 23:34:20

1.水温不能过高。浴水的温度要不冷不热,一般以37℃最为适宜。在冬季将水温调得过高,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全身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血管急剧缺血,引起心血管痉挛。如果持续痉挛15分钟,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就有猝死的危险。

2.刚吃完饭不能洗澡。因为每顿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如果饭后立即洗澡,会加剧心脏缺血,甚至发生心绞痛或猝死。因此,不能选择在饭后(包括早、中、晚三顿饭)1小时之内洗澡,应在饭后2小时或下顿饭前1小时左右为宜。洗热水澡前,喝一杯温开水,可以补充全身血液容量。

3.动作不可过猛。心脏病患者洗澡时最好有家人在场,由他人助浴。不要锁住浴室的门,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请求帮助。老年人自己洗澡时动作要舒缓,避免体力消耗过大。洗澡完毕,要慢慢站起来。洗澡后应休息30分钟左右,以恢复体力。

4.洗热水澡时间别过长。随着热水的冲洗,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的血管,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对减少。尤其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人,极易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


来源:360常识
相关推荐

© 2021 圈导航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07802号-5

河南-非经营性-圈导航

互联网信息服务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303126138@qq.com 网站名称:圈导航quandao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