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12点最忌讳做这件事

网络转载 2021-07-21 03:52:54

“做梦好还是不做梦好呢?”记者将疑惑抛了出来。李凯解释说:“做梦是一种生理需求,是人在休息放松时潜意识的释放,但是多梦不是一件好事,最严重的是一个人多梦且鼾声四起,一定要警惕是否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不好人易怒压力大肥胖者居多

有的人常常会在半夜惊醒,甚至惊醒次数不止一次,还有的人甚至能在觉醒时察觉出自己在打鼾,伴有梦境,这是怎么回事呢?李凯解释说:“有这些表现的人,很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此类疾病的人多属于工作压力大的白领人群或者偏肥胖的中老年人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病人越来越年轻化。”

有些人睡眠时鼾声四起,且鼾声忽大忽小,高低起伏不均匀,时而暂停时而鼾声又起,打鼾时不易被叫醒,自己常常被憋醒,进而快睡快梦。这类人憋醒的原因是因为肥胖使咽喉气道坍塌,产生鼾声,且大多数人患有三高病症或者代谢疾病。现在白领人群工作多压力大,伏案工作时间长,患心脑血管的风险也急剧增高,睡眠不好情绪不稳定易怒,青年中产生此类疾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如不加以干预,有致命的可能。

打鼾的人要注意了,正常的鼾声和病态的鼾声都需要时时注意,如何预防打鼾呢?李凯说,改变生活方式,多运动,控制饮食,避免摄入高盐高糖的食品,不要仰睡,要侧睡,这样会增大气道的面积,保持呼吸的顺畅,避免打鼾。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可以通过夜间镇压通气治疗和睡眠呼吸监测治疗,改善睡眠质量,解除打鼾症状,如严重者可通过耳喉鼻科或者口腔科的手术进行治疗。

夏季头朝哪个方向睡觉最健康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闭上眼睛,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其实,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

中医提倡“未病先防”与“上工治未病”,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主张“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所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强调提高正气与抗病能力为主的养生观点。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调节日常生活方式,可以养生防病。至于睡眠养生,中医自然也有独到秘笈。

注重睡眠可养生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所以,掌握睡眠养生要领,便可踏上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

“天人合一”的观念全世界通用

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体不仅要维持体内循环和谐,还要注意与自然界外部环境的和谐。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副主任陈秀华指出,随着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变化,人体必然与之相适应,故有“四时养生”之说。秋冬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收敛、闭藏,此时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强调睡眠养生正当其时。“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

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关于睡觉的方位,有不同的说法,令人困惑。有研究指出,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方位,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而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却认为,人的睡觉方向应该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变。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这就是考虑到“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的缘故,因中医的五季与五方相应,有春东、夏南、长夏中、秋西、冬北之说,因此睡眠的方位也与当时节气相应。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闭上眼睛,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其实,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

中医对睡眠的要求也很高

陈秀华副教授指出,尽管这些理论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布局的影响,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市民其实不必太过拘泥于这些理论,而导致不必要的担心。反而建议大家,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入睡前应“安神定志”、饮热牛奶或蜂皇浆,或用温水沐足,最好能辅以足底按摩等,以利“心肾相交”……这些措施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更明显效果。

药膳调理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浅睡、易醒,相信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扰。这些睡眠障碍,属于中医理论“不寐”、“郁病”、“虚劳”、“心悸”等范畴,与多种疾病相关,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如郁病多与西医的抑郁症、焦虑症或更年期综合征相关,年老体虚或久病重症而致“虚劳”也会影响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睡眠障碍,正与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心悸、气促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也会影响睡眠。

午夜才睡觉的危害

心脏病可以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我们都知道抽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和肥胖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但也有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致病因素。西班牙学者最新发现:如果病人在早上六点到中午之间突发心脏病,相对于下午发病的患者来说,前者对心脏的损害作用要高出五分之一。有一些非常令人惊讶的原因也会导致人们患上心脏病。

午夜之后才睡觉

即使夜猫子每天能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他们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日本相川健康诊所的研究者发现,男性如果在午夜之后才睡觉,相对于在午夜之前睡觉的男性来说,前者动脉硬化的可能性明显增高。这是因为习惯于晚睡的人生活工作压力更大,习惯于开夜车工作,饮食习惯也不健康(如酗酒、抽烟和爱吃脂肪和糖分含量高的食物),这些因素都对心脏健康不利。

性生活不检点

众所周知,有规律的性生活对心脏健康有益。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已婚男性如果出轨,那么他们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有婚外恋的男性其家庭生活并不美满,存在抑郁情绪,导致了他们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增加。相反的,如果家庭生活美满幸福,会有助于男性免受心血管疾病的困扰。

喝水少

美国加州的研究者选取了2万多名健康的男性和女性进行调查后发现,相对于每天只喝2杯水的人来说,每天喝水超过5杯的人死于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其中的机理在于:脱水会造成血液黏稠,从而增加了人们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喝水不足与抽烟、不进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危害作用相同。

更年期提前

美国亚拉巴马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更年期提前的女性晚年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会增倍。妇科专家认为女性更年期平均年龄为51岁,他们选取了2500名更年期提前的女性,发现她们更容易受到心脏病的困扰,其中的原因在于雌激素会对心脏病起到保护作用,而如果更年期提前,雌激素的水平就会降低。但医学专家认为对心脏健康起到保护作用的雌激素仅限于自然形式,人工合成的激素替代疗法无效。

耳垂折痕

《英国心脏病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很多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其耳垂有明显的折痕。瑞典的研究者也发现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如果患上了冠状动脉疾病,其中80%多的人会有耳垂折痕。一种理论认为耳垂折痕是血管畸形造成的,导致流向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

拒绝接受注射流感疫苗

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在寒冷的冬季里,由于抵抗力下降,人们容易患上各种疾病,体内的炎症增加。注射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动脉血管会绷紧,血压升高,引发心脏病。

没有预防措施的性生活

加拿大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一种同时会影响男性和女性的性传播细菌(衣原体)会引发心脏病。科学家发现衣原体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失灵,引发心脏的炎症,这种炎症进而会让动脉血管硬化,导致心脏病发作。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人体内的炎症会引发心脏病和癌症。

相关推荐

© 2021 圈导航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07802号-5

河南-非经营性-圈导航

互联网信息服务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303126138@qq.com 网站名称:圈导航quandao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