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洗澡,你在外忙碌了一整天,回家泡个澡是非常舒服的,有的人喜欢早晨起来洗个澡,这样一天都会有精力。但是,洗澡也是有注意事项的,如果你洗的不对的话,会让你更加的疲惫的哦。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下我们应该如何科学洗澡,洗澡的注意事项和要点都有什么。
洗澡的六个要点
每天洗澡是我们很多人都会做的事情,当你学习工作一天之后你的身体是非常的疲惫的,晚上回家你就会第一个想到去洗一个舒舒服服的澡,这样身体一天的不适都会得到缓解的。但是,我们很多人在洗澡的时候都不会去关注如果洗澡才是最正确最好的。
冲洗重点部位,减轻身体疼痛
对于风寒、血淤造成的慢性肌肉损伤、局部僵硬疼痛等问题,可以在洗澡时多加几个动作。淋浴时以40度的热水在疼痛部位喷上10分钟左右,特别是容易疼痛的如头、肩和腰等部位,可以边冲边做舒展运动,前后左右转动,可逐渐打通血淤,促进血液循环。因提重物或受撞击而闪了腰的人,伤后不宜马上洗澡,否则会加剧疼痛。应于疼痛缓解后,在40度的热水中泡10—20分钟,有助于消炎止痛。因肾气不足造成其他原因的腰痛可用热水在腰部来回冲浴,并适当做做腰部屈伸运动,也可得到缓解。
洗澡时大口呼吸,缓解便秘
每到季节变换、工作劳累时,不少人都容易出现功能性便秘的症状。张湖德表示,除了日常的生活调理外,洗澡时可以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并重点淋浴腹部,可增进气血流动,加强血液循环,有缓解便秘和防治痔疮的效果。对于神经性便秘的患者,可沿着肠部用40度的热水冲3分钟左右,再用25度的温水冲10秒钟,反复5次左右,能够加强大肠部位的蠕动。
热水里加生姜,祛除寒气
现在很多的女性都属于体寒的,她们经常会感觉到全身发冷,手脚也总是冰冷的,甚至有的人夏天也是的。中医认为,这可能就是气血虚弱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血液供应量不足引起的。
这类人群在有空时可多泡泡澡,并在热水中加入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在淋浴时,可先用40度的热水冲浴肩部和膝盖以下,边洗边做肩部上下运动和脚部踏步运动,等充分暖身后,再用冷水冲10秒钟。反复5遍,冷水和热水交替冲淋,血管一冷一热不断伸缩,以达到畅通血液的目的。但体质较弱的老人与小孩尽量避免冷热交替。
搓搓脸洗掉疲劳
由于面部分布着很多表情肌和敏感神经,偶尔搓一搓脸,人马上就神清气爽起来。劳累了一天后,在洗澡时搓搓脸,热水能更好地刺激这些神经,在摩擦和水温双重作用下,面部血管遇热扩张变粗,血液循环加快,舒展表情肌,可促进新陈代谢,保持面部的紧实红润,长期坚持可防止面神经炎、视力减退。
按摩时两手掌在面部上上下下揉搓,直到脸上发热为止
力度可以稍重一些,每秒一次,搓3—5下,每次不少于3分钟,干性皮肤的人手法不要太重,速度也不要过快,以免搓伤皮肤。但需要注意的是,40度的水温消除疲劳最理想,如果水温过高,消耗热量多,不但不会消除疲劳,反而会感到难受;而水温过低,会让血管收缩,不易消除疲劳。
按摩脚,缓解疲劳、浮肿
中医上讲“百病始于气”,脚步沉重、浮肿多是因人体内“气”不畅,导致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的。而脚上神经密集,洗澡时重点刺激各部位反射区,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正常运作。可以先用40度的热水从脚尖往脚背来回冲浴,然后针对性地冲脚踝和脚掌心部位各3分钟后,再用低温冷水冲同一地方约10秒钟,同时脚部边冲边活动,重复数次后以达到刺激穴位,通畅气血的作用。
冬天洗澡8个误区让你洗出一身病
现在洗澡应该算是生活中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就和一日三餐一样。可是,洗澡并不是说冲下就行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些洗澡的常识或者犯了一些小错误的话,会给我们健康带来影响的哦。
起床就洗澡:晕眩
早起后洗个澡,可以促进大脑兴奋,保证一天精神振奋,但如果没吃早饭就洗,很容易发生晕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如果再加上水温过高,血管扩张,还会出现脑供血不足、虚脱。早起洗澡要安排在早饭后半小时。
睡前冲个澡:失眠
热水会使体温迅速升高,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如果洗完立刻上床,会令人难以入睡。最好在睡前2小时沐浴,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湿毛巾冷敷额头5分钟。
饱餐后洗澡:影响消化
空腹不能洗澡,饱餐后同样不行。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此时洗澡,全身血管就会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会影响消化。此外,酒后也不宜洗澡,否则会导致血压下降,出现头晕眼花、浑身无力,甚至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建议洗澡最好安排在饭后1-2个小时。
洗前准备不充分:心血管疾病风险大
秋冬季节,如果带着一身冷气进入浴室,巨大的温差会使血管及心脏负担增大,这对于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危险。如果再加上通风条件差,就会引发头晕、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所以,刚从户外归来不宜立刻洗澡,冷天洗前要做5分钟热身,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脚、按摩涌泉穴等。
图干净使劲儿搓:伤害皮肤角质层
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脂质膜共同构成了皮肤的屏障保护层,不但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损害,还能防止体内营养物质尤其是水分的丧失。使劲儿用搓澡巾搓就会破坏这层保护膜。如果洗后用手指搓皮肤能听见吱吱的声音,就说明搓洗过度了。建议勤洗澡,而不是“攒着洗,用力搓”,可用柔软的海绵蘸沐浴露轻轻擦洗,只在肘部、膝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沐浴露一次挤很多:皮炎
沐浴露一般都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可激发某些化学物质快速渗透进入皮肤。如果长期过量使用沐浴露,这些化学物质被身体过量吸收,就会与钙、铁结合,残留在皮下组织中,引发干燥、过敏性皮炎等。另外,沐浴液中还有一种抗氧化剂BHT,当这种物质遇到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也会变得异常活跃。建议尽量选择没有香味、功能简单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币大小足矣,如果身上不脏,只用清水更好,洗后最好用保湿乳液涂全身。
洗澡太久:越洗越累
每次15分钟最佳。洗得时间久了,反而会觉得浑身无力。疲劳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有关。有研究显示,剧烈运动后,洗澡5分钟,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几乎没有变化;而洗10分钟,乳酸浓度会降低7~8毫克;洗30~60分钟,乳酸浓度就基本恢复到疲劳前的水平了。对一般的上班族或轻微劳动者来说,洗澡15分钟,体内的乳酸浓度就可以恢复正常水平,否则时间长了,会消耗体力,反倒使疲劳感卷土重来。
洗澡事小,健康事大。可能对很健康的人来说,上面的问题都影响不大,但无论如何,平常多注意一些,健康就多一分保障。
怎样洗澡更健康
日光浴——肌肤和阳光的健康“对话”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对阳光有很重要的认识,像是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夏季养生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冬季养生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记载。
《养生论》中也有“对日坐定”、“晒以朝阳”的说法。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着的《千金要方》中指出:“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盈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这更为详细具体地阐明了沐浴阳光的时机、方式及益处。
从医学角度来讲,适当的晒晒太阳能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能促进机体氧化过程和肌肉关节的活动性,使人体酶系统更加活跃,进而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将皮肤中的脱氢固醇变成维生素D,可改善钙、磷的代谢,防治佝偻病。另外紫外线还可以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阳光中的红外线能提高人体局部温度,扩张血管,促进新陈代谢和组织再生,并能消炎镇痛。
很多人都喜欢日光浴,它不仅仅是因为简便快捷,而且效果确实很不错。日光浴可以让人体体内的皮脂以及人的汗液分泌的比以前增加了好多,这样做可以使人体的皮肤能够变得更加润泽。
对于病情比较稳定,处于康复期的结核病患者,以及患有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关节炎、慢性肠炎、佝楼病等病的患者,经过日光浴锻炼都能收不到同程度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