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睡眠我们会认为这很平常也很正常,但睡不好那可是令大家都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睡不舒服呢?今天就与小编一起来聊聊让睡眠变糟糕的小事都有哪些。
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总结了10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扰眠因素,帮你揪出扰乱睡眠的源头。
1、晚饭吃太晚
如果你的饮食一直很规律,但突然间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晚饭时间推后了几个小时,就有可能对睡眠造成负面影响,睡眠好有益于养生。
2、用薄荷味牙膏
睡前刷牙是好习惯,但如果你用的是薄荷味的牙膏,有可能使你难以入睡。这是因为薄荷的气味会刺激大脑,让人更为清醒。可以尝试使用水果香型的牙膏。
3、睡前看小说
睡前看会儿书有助睡眠,但如果是让人兴奋、情绪激动或需要费脑筋的书就降低睡眠质量,可以尝试看体育、娱乐等休闲类书籍。
4、睡前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有刺激神经、兴奋大脑的作用,如果你无法戒烟,至少在睡觉前不要吸烟,以免影响睡眠。
5、睡前吃药
维生素B6、维生素B12以及某些类固醇药物等会影响睡眠,建议咨询医生是否可以改为早上服用。
6、凉水洗脸
用凉水洗脸会刺激人体释放出能量来保持清醒。晚上建议用温水洗脸。
7、爱看电视
看电视时间太晚会使人兴奋,干扰睡眠,可以把喜欢的节目录下来,留到周末看。
8、被窝太暖
体温的升高会扰乱睡眠。卧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3℃,被窝温度保持在32℃~34℃为好。
9、手机放卧室充电
即使手机充电时发出的微弱光线也足以扰乱睡眠,尤其是蓝光对昼夜节律产生的影响最大。建议夜间将手机放在客厅充电。
10、用柠檬香型的洗衣剂
柠檬等柑橘类水果的气味会刺激精神,提升身体能量水平,这些都对睡眠不利。因此睡前应避免喝带有柠檬香味的饮料,也不要用柠檬香型的洗涤剂来清洗床单。
养生保健:睡眠时间长短或影响人寿命
瑞典《乌普萨拉新报》2日报道,来自瑞典的5名研究人员从1998年到2012年跟踪记录了7万名45岁到83岁瑞典人的睡眠习惯,以问卷形式调查他们的睡眠时长、工作强度和业余活动等情况。
研究期间,有1.45万人去世。结果显示,那些睡眠时间为7小时的人比睡眠多于8小时和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要长寿1年。睡眠时间长短会显着影响人体活力,但究竟人体活力能导致寿命延长或缩短多少,此次研究未能做出解答。
人一天必须要睡足8小时?美国抗癌协会的调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每晚平均睡4小时以下的人,有80%是短寿者。但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郭兮恒同时指出,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应按照自己的年龄科学睡眠,睡觉养生。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时
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而长期睡眠超过7小时或睡眠不足都会导致注意力变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风险。
建议:老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多梦和失眠。多梦是由于老人脑功能退化;失眠多因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所致,褪黑素是体内决定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郭兮恒建议,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老人,最好养成午休习惯,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中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减慢,易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甚至更困倦。
30~60岁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左右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时睡眠时间,妇女需要7.5小时左右,并应保证晚上10点到早晨5点的“优质睡眠时间”。因为人在此时易达到深睡眠状态,有助于缓解疲劳。芬兰一项针对2.1万名成年人进行的22年跟踪研究发现,睡眠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与脑力减退,或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关。郭兮恒提醒,除尽可能缓解压力外,还可以在就寝环境上下点工夫,如减小噪音、通风换气、适当遮光等,并选择10~15厘米高、软硬适中的枕头。仍然睡不够的人,也可以通过午休1小时的方式补觉。
13~29岁青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时,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夜里3点左右进入深睡眠。平常应保证最晚24点上床、早6点起床,周末也尽量不睡懒觉。因为睡觉时间过长,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精神不振,影响记忆力,并且会错过早餐,造成饮食紊乱等。
建议:年轻人多习惯熬夜,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且易使皮肤受损,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等问题。长期熬夜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都会找上门,更会出现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精神症状。因此,年轻人最重要是规范自己的生活,入睡前1小时不要吃东西,中午小睡半小时,对身体健康养生更有益。
4~12岁儿童:每天睡10~12小时
4~10岁的儿童每天睡12个小时是必要的,每晚8点左右上床,中午尽可能小睡一会儿。年龄再大一些的儿童睡10小时,甚至8小时就足够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告诉记者,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仅会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但她提醒,睡觉时间也不能过长,若超过12小时,可能会导致肥胖。
建议:儿童基本没有睡眠障碍,只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就行。睡前不要吃东西,卧室不要有过亮的灯或较刺激的音乐;最好与孩子一起定个时间表,督促他们按时睡;睡前让孩子做些准备工作,如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是在对孩子暗示“该睡觉了”。
1~3岁幼儿:每晚12小时,白天两三个小时
幼儿每天夜里要保证12小时睡眠,白天还需再补两三个小时。具体的睡眠时间,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睡眠节律而定,比如有些宝宝习惯在接近中午时和下午晚些时候各睡一觉。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容易因玩得太兴奋而影响睡眠。有时候,他们进入了睡眠状态,脑子却还在活动;睡着了,还常磨牙、踢被、尿床等。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发育。因此,建议父母在宝宝睡前1小时先给他们洗个温水澡,放松全身;讲个小故事或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等,也有助入眠。
1岁以下婴儿:每天16小时
1岁以下婴儿需要的睡眠时间最多,大概每天16小时。睡眠是小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段,因此,睡眠时间必须要保证。
建议:婴儿的睡眠问题大多是由于缺钙、白天受惊吓、消化功能紊乱造成的;也有孩子晚上睡不好是因为白天睡觉过多。对此,家长应注意给孩子补钙,科学喂养;还需尽量保证婴儿夜晚睡眠的完整,不宜夜间频繁喂奶或换尿布,尤其是后半夜,因为小月龄宝宝在后半夜分泌激素最快。
养生常识:想长寿注意睡觉十忌
其实不然,充足的睡眠对老年人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据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每天至少需要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除此之外,在睡眠的准备、姿势和习惯方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睡眠时的忌讳:
一、忌睡前吃东西: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节奏放慢,进入休息状态。
如果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来,这样加重了它们的负担,身体其他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健康。
二、忌睡前说话:因为说话太多容易使大脑兴奋,思维活跃,从而使人难以入睡。
三、忌睡前过度用脑:晚上如有工作和学习的习惯,要把较伤脑筋的事先做完,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失眠。
四、忌睡前情绪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使情绪平稳,情绪波动大不利于健康养生。
五、忌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浓茶、咖啡属刺激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亢奋的咖啡因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六、忌张口而睡:张口入睡,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病从口入”,而且也容易使肺部和胃部受到冷空气和灰尘的刺激,引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