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 舒张压高更危险

网络转载 2021-07-21 21:42:42

经过半年的治疗,刘扬的血压好不容易从 160/105毫米汞柱降到了135/95毫米汞柱,头也不晕不痛了,于是他就继续按那个方案服药。5年下来,感觉也还可以。

最近,工作繁忙的刘扬几乎每晚都在凌晨l点后才睡觉。如此一来,白天他常感到头痛、心悸,脑袋好像填满了浆糊,记忆力差多了。

刘扬第一次找我咨询的时候,一直强调他的血压控制得“很理想,一点也不高”。当我帮他测量血压,并告诉他血压是130/98毫米汞柱时,他有点失望地说:“没错!我就说血压不高嘛!看来这次的头痛与血压真的没什么关系!”

“谁说不高?舒张压就很高!”我小小地“打击”了一下他,“你关注的只是收缩压高不高,其实,中青年患者舒张压高更危险。”

舒张压高更危险

老年人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因此其高血压的表现多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高反低。中年人则不同,他们的高血压不少是收缩压不高,舒张压却异常的高。已有临床资料表明,舒张压的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如果收缩压正常,那么舒张压为70~75毫米汞柱的人,与舒张压为105~110毫米汞柱的人比较,后者发生心腩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可高出3—5倍。因此,舒张压增高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单纯舒张压增高多是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多见于中年人,近期预后较好。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轻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士别三日,还需刮目相看。如果不正视,不给予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是可以转变为经典性高血压的,即收缩期、舒张期的血压均升高。治疗不及时的话,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会越来越多。

减肥也能降血压

降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减肥对降低舒张压非常有意义,其它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能有效地降压。例如,一个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身高(厘米)一105=标准体重(千克)]10%的患者,舒张压在95毫米汞柱左右,那么他把体重减轻5千克以上,舒张压就可以降低,甚至降到正常范围。

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血压仍不能降到135/85毫米汞柱以下的,就应服用降压药物。

心跳快,首选β—受体阻滞剂

常用药物以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拈抗剂(ARB)等为主。

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是外周血管的阻力。外周血管管腔细小会产生阻力,血管平滑肌(血管的肌肉是平滑肌,肢体的肌肉是骨骼肌)的舒缩亦可显着地改变血管的直径,从而影响血管的阻力。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一系列作用,使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减轻,从而降低血管的阻力;此外,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心脏β—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临床研究发现,对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表现为心跳加快、易出汗等)的舒张压升高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效果特别好。

若联合用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洛汀新)+缓释异搏定,可能比单一用药效果更佳;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安博维)+利尿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中医的角度看,舒张压高的人多属气虚,可用黄芪作为辅助治疗。用法:炙黄芪30克,陈皮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治疗高血压,目前要求的控制目标是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降至120/80毫米汞柱的理想水平。舒张压高的患者只要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以及定期随诊,血压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错不在果汁而在杯子

小梁是个爱美懂享受的姑娘,听同事说多喝果汁能美容,她就每天自榨一杯鲜果汁,装在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杯里,伴着轻柔的音乐慢慢享用,觉得生活惬意极了。这样坚持了半年.不知为何,皮肤并没有比以前靓丽,反而时不时觉得头晕,没精打采,.难道是得了肝炎?小梁越想越怕。就去医院抽血作了肝炎方面的检查,结果没事,于是她决定找医生问个明白。

医生仔细问诊体检后,问起她有什么特别爱好,小梁说这半年来爱喝果汁,但这并不关事啊!医生于是建议她抽血查血铅水平。果然不出医生所料。小粱的血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原来问题出在慢性铅中毒。医生说祸根在于她的水晶杯。而不是果汁。医生建议她可以继续喝果汁。但千万不要再用水晶杯.而要用普通玻璃杯,并给小粱用相应的助身体排铅的药物及饮食建议。两个月后,小梁的脸色比以前光泽了。而且再没有头晕无力,复查血铅水平已降至正常。

水晶玻璃杯虽晶莹剔透,人见人爱.但用它来盛果汁.却隐藏着一个对身体有害的问题——慢性铅中毒。普通玻璃中加入氧化铅后,玻璃的折射率、光亮度和透明度都大大增强,变得晶莹剔透,这就成了一般所说的水晶玻璃。

现在市面上的水晶玻璃用品有两种:含铅和无铅。前者在超市及地摊上常见,价格不高,人们喜欢购买使用;后者不舍铅,一般舍钾,多为高档品,并在外包装上标明。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常用含铅的水晶玻璃用品盛装酸性饮料或食物,玻璃中的铅离子可形成可溶性的铅盐,随饮料或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影响人体各个器官,危害人体健康。血中的铅离子亦可通过大脑的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长期不知不觉中摄入铅,就会形成慢性铅中毒,可出现头晕、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导致贫血、消化性溃疡、脑出血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图美观,用一般的水晶玻璃杯装饮料或食物,而应该使用普通玻璃杯;或经济条件允许,可使用无铅玻璃器皿,这样对身体就安全多了。喝果汁是可以美容的.对身体也有益,但要知道该用什么来盛装才合适。

每天拉6升尿的孩子

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个小孩进入诊室后,母亲就“扑通”跪了下来:“医生.我儿子得了绝症.你快救救他吧!”我一问才知道,小孩都14岁了,可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有那么大。

母亲终于静下心来述说病情:一年多来.这孩子渐渐地喝很多水,拉很多尿,每天都要小便十多次,简直就是喝多少拉多少。人瘦了很多,根本不见长。听村里的人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就是糖尿病。试过很多民间秘方,还是不见好。到村卫生院看了,也说是糖尿病,但吃了药也不行

“人家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可怜我们家穷的,怎么就得了这个富贵病啊?”母亲一副苦不堪言的表情。

按照这种病情,我还是倾向于糖尿病的诊断,而且是1型。

我详细地检查了病人,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体征,于是给验了微量血糖和尿常规。微量血糖并不高,考虑到那是餐后血糖,我嘱咐病人第二天一早来验空腹血糖。结果很出乎我的意料,空腹血糖也不高.而且尿常规里尿糖是阴性的。

按照这样的结果,完全可以排除糖尿病。我犯嘀咕了:既然不是糖尿病.邢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又是什么呢?我拿着验单反复琢磨,一个个可能的疾病在我脑海里浮现。尿常规里的尿比重异常,才1.008(正常的一般是1。015以上)。这马上提醒了我:尿崩症

虽然典型尿崩症的尿比重在1。 006以下,但是面前这个病人,症状完全符合尿崩症,而且检查结果也符合。

跟家属说明情况后,他们很配合地接受了入院治疗的建议。入院后,护士记录了那孩子的24小时尿量:6升(正常是2 5升左右)。通过简单的检查,很快就知道了结果:松果体瘤。经过治疗,小孩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康复出院了。

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又名血管加压素,英文简称ADH)分泌和释放减少,或效应降低造成的。抗利尿激素,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尿液的生成,使尿量减少。如果抗利尿激素减少,就会引起尿量增加。而尿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烦渴、多饮、睡眠欠佳、记忆力紊乱等情况。如果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还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造成尿崩症的疾病很多,常见的有肿瘤、炎症、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手术等等。

如果人体内血容量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就会增加,相对的就会引起尿量减少(尿浓缩)。而尿崩症病人由于抗利尿激素不足,就算是脱水,病人的尿量也不会减少,尿比重也不会增加。给病人口服(或静脉给予)高浓度的盐水,或者禁水几个小时,再测量其尿量,就可以作出判断。

尿崩症的治疗并不复杂,如为继发性尿崩症,针对病因治疗即可;如为原发性尿崩症,则采用替代疗法或药物治疗,疗效尚算满意。

对于这个病人,我们除了遗憾这么迟才来就诊外,还是觉得有点安慰的,毕竞我们没有被多饮、多食、多尿、体重降低——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所蒙蔽。

相关推荐

© 2021 圈导航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07802号-5

河南-非经营性-圈导航

互联网信息服务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303126138@qq.com 网站名称:圈导航quandao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