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温度居高不下的夏季里,很多人都感觉到了身体的严重缺水,也有很多人因为工作、饮食等原因导致了中暑,那么在这炎炎夏日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进行防暑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目录
1、夏季防暑需知2、夏季哪些人需重点防暑
3、夏季老人如何防暑 4、夏季如何补水防暑
5、夏季防暑吃哪些水果好 6、夏季防暑吃什么
7、夏季防暑秘诀 8、夏季防暑的方法
夏季防暑需知
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中暑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夏季哪些人需重点防暑
1.老龄人
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2.孕产妇
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3.婴幼儿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4.心血管病患者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容易中暑。
6.感染性疾病患者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7.营养不良的人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8.正在服药的患者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夏季老人如何防暑
每年夏天,都有不少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被暑热夺去生命。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体温调节中枢神经较弱,加之有些老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组织胺药物、利尿剂、安定类药物等,也会进一步加重中暑的可能。因此,老人在天气炎热时应该高度警惕,以防中暑发生。
高温环境下,老人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上述症状加重,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 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重症中暑病人多以突然抽搐、谵妄或昏迷起病,同时出汗停止、呼吸急促,体温可达 40℃以上,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应尽快采用将冰袋放在病人头部、额前、腋下等方法,并迅速送医院治疗。
为预防老人中暑,应注意下列几点
⑴盛夏炎热季节,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事先做好各项防暑工作。家中要备足清凉饮料。
⑵躲避烈日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⑶注意膳食调理。夏季老人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⑷补足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 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老人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人要为老人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⑹度夏前应请医生检查一次身体,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平时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⑺家中准备一些解暑药,如人丹、风油精、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
夏季孩子如何防暑
儿童中暑的原因和症状
1、热射病,是在闷热的房间里过久出现的。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甚至昏迷。
2、日射病,是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高的时候可以达到39℃以上,然后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但体温不一定升高。
3、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要惊慌,只要按照以下步骤,积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孩子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1、立即将孩子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或有冷气的房间休息。
2、让孩子仰卧,维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用湿毛巾擦拭全身以;如孩子的衣服己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他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孩子身上吹。
3、在孩子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少量多次饮淡盐水,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也可以给他喝一些鲜果汁;还可口服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4、不要让孩子吃油腻荤腥的食物,过多食用则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如何预防孩子中暑
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如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中午和午后(11-14时),尽量减少带孩子外出,并适当增加孩子的午睡时间。
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若想带孩子参加野外活动、外出旅游或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让他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并注意到阴凉处休息。
夏季孕妇如何防暑
胎宝宝抗议:天气热
天气炎热无疑是对孕妈的一大挑战。妊娠期间,由于孕妇的生理负荷加大,机体代谢比一般人高25%,会产生更多热量。然而,由于孕妈孕期体重增强,皮下脂肪层比任何时候都要厚,影响了散热。产热多而散热难,所以孕妈比普通人更怕热,也更容易中暑。
孕妈一旦发生中暑,轻则恶心呕吐、胸闷心悸,重则会导致高热、晕厥、脱水,可能对胎宝宝造成严重的危害。
首先是母体体温调节异常对胎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早孕的母亲可能造成胎儿畸形或发育异常。
其次,母体因中暑而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抽搐时,必将影响子宫、胎盘绒毛之间的营养和气体交换,导致胎儿供血不足、缺氧,严重者势必会导致晚期妊娠的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死胎、死产、早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