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加强体质;还要有科学的生活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以免破坏正常的生理规律,造成荷尔蒙的分泌失衡甚至不足,进而引发其他疾病;还要保证注意休息、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与激动、保持精神愉快,以免不良情绪影响到内分泌系统;预防感染;不要购买塑料制的生活用品,尽量避免环境激素的危害。
四、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诊断: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五、手心、脚心出汗--血虚
诊断: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根据出汗部位辨识疾病:额头出汗过多或因积食。
汗,几乎与你终身相伴。高温下体育运动和劳动,一日最多出汗量可达6-10升。所以,汗对人体至关重要,绝非“废物”.
汗是“散热器”.如果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会上升,而大汗一出,你的高烧立退。汗还是“水盐调节器”.它除含99%的水分外,还有少量的盐分。因此汗有协助肾脏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作用。汗还是“护肤品”.一点不出汗,你的皮肤就会干燥,因为汗液分解产生的弱酸性,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过,汗出得太多,也预示着身体可能出了问题。有人说,不热不动也出汗。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而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不热、不运动就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这类人可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另外,根据出汗部位的不同,也能辨识疾病。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食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食的表现,减少食量、吃清淡饮食能缓解。手足心多汗,伴有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多属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要通便。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常伴食欲不振、睡眠差,可通过如慢跑、太极拳等缓解。
而且,汗的一些表象如气味和颜色也有大讲究。汗味如果发腥,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可用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等泡水喝。有些人的汗液呈蓝色、青色、青绿色、红色或黄色等,叫做色汗。注射美蓝的人可出现蓝色汗液,青绿色汗的人要考虑钢中毒,红色汗的人可能服了碘化钾。
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结核等,都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必须及时就医控制病情,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
三伏天,有种汗叫“养生汗”
养生专家提醒,出汗其实也有学问。长时间依赖空调,该出汗时不出汗,会引起“热伤风”;但如果常常汗流浃背,也会有损心气,使人体虚。
适度微汗,汗出而不淋漓,才是最有利的健康“养生汗”。
该出汗时不出汗 “热伤风”惹上身
出门坐空调车、进屋开足空调;休息日里,整天窝在空调房里做“沙发土豆”,是眼下不少人的避暑之法。
这种看似凉爽舒适的空调生活其实会埋下隐患。特别是过分贪凉、长时间吹空调,或依赖冰镇食品的人,很容易导致风寒湿邪不知不觉侵入人体。时间一久,头晕、恶心、乏力、身重、疼痛,甚者咳嗽、流涕、畏寒发热等“热伤风”症状,就会接踵而至。
华东医院推拿科主任朱鼎成告诉记者,中医将上述夏季的常见症称为“阴暑”。眼下,被各种“热伤风”症状困扰的人很多,究其原因就是该出汗时,没有及时出汗。出汗,是人体消暑降温、排出体内毒素的最佳方法。如果湿热邪气被困在体内无处散发,就会导致一系列不适。
长期保持这种生活方式的人还有可能会患上闭汗症,尽管烈日当空,旁人都汗流浃背,自己却闷热难耐滴汗不出。
大汗淋漓也会“伤心”
不出汗会憋出病,汗出得太多,也不利于养生保健。
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经常大汗淋漓会有损心气。夏季本该是养护人体阳气的最佳季节,汗液过分外泄则会导致人体阳气过度耗损。特别是气虚体质的人,在三伏天里更容易出汗,有些人甚至坐着不动也会汗流浃背,时常还会觉得口干、乏力、特别容易累。
朱鼎成主任建议,夏季经常大汗淋漓的人可用黄芪泡茶喝,黄芪是公认的补气佳品。如果气虚症状严重,还可服用有助益气生津的中成药“生脉饮”。
除了食补之外,取足三里穴,也就是俗称的“老母鸡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可以达到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怎样出汗才能养生
出汗太少或过多都不利于健康,那怎样出汗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呢?朱鼎成主任建议:
选对最佳时间 对于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工作生活的人,以下两个时间是出汗排毒的最佳时间:
一是清晨。清晨的户外温度一般不会太热。在户外空气清新处快走或慢跑五六分钟,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可驱除前一晚因在空调环境里入眠所产生的寒气。
二是晚上。晚饭后外出散步二十分钟,至通体微微汗出,可消除白天空调所致之风寒。
找到简易方法 大量运动虽然能排汗排毒,但如上文所说,出汗太猛也会让人体虚。朱鼎成主任建议,对那些不喜欢运动的人来说,在家里洗个热水浴,是既简便又舒适的养生法。这里所说的热水浴并不是普通的洗澡,而是要讲究如下方法:背部是人体重要的经脉——督脉经循行的路线。
洗浴时,从颈部的风府穴开始,沿着背部直到尾椎的长强穴,用热水反复冲淋,有助于振奋体内郁闭的阳气。老年人则可用热水浸足二十分钟,然后搓热双手,摩擦脚底的涌泉穴,双脚各二百下。以上两种方法都能使皮肤腠理开泄,微微汗出,有利于暑日养生。
学点推拿要诀 若要使发汗效果更理想,则可在一天中阳气最旺盛的上午九、十点钟,用揉按的手法按摩大椎、风池、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这些穴位有助人体达到气血平衡。请家人用中医推拿手法之一的“捏脊法”,疏通与汗液排泄有关的经络,则能够更有效地振奋阳气,驱散体内的寒气。
捏脊的具体方法为:用双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夹提肌肤,边提捏边向前推进。从长强穴至大椎穴,反复提捏多次,以皮肤潮红、手心出汗为度。
中医养生:泡澡取汗的作用
泡澡能得汗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要求得的是正常的汗——符合可持续、遍身、温润三要素的汗,答案就应该是否定的了。
要取正常的汗,需要长时间将泡澡温度控制在舒适的范围内,这就需要一些方便使用的温控设备,目前市场上没有此类设备,希望相关研究机构可以进行研发。
正常的汗,在量上的要求是“微似有汗”。什么叫“微似有汗”呢?笔者直接用“温润”来代替“微似有汗”——就是用手背来接触皮肤,感到潮潮的就够了,决不能有看到汗滴在流淌,那样就过了。
泡澡要达到“温润”,却不能大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微似有汗”,是身体变通的外在标志,通了,但是因为汗“微”,所以对于身体没有伤害。遍身“温润”,就是身上都变通达了。长时间、可持续,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既要控制在“微”汗,又要满足“遍”身,除了时间长以外,别无他法。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遍身微汗”实际上是达到银屑病最终治疗目的的标志,在最初的治疗中肯定是无法达到的,需要朝着这个目标,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耐心地向目标靠近。不能在治疗初期就好高骛远、急于求成,那样的话只能是“欲速则不达”、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焦虑。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泡澡达到这样“正常汗出”的要求,就可以治愈银屑病、而不需要内服药物了呢?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